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18岁第24节(1 / 2)





  当着这位刘科长的面,张林青表现出迟疑的神色,一幅不太好办的样子。

  张林青想抓住这次机会,又不想让刘科长觉得事情太容易办。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位刘科长也不止找了他一个,只是其他人都婉言拒绝了他,不得以才来找自己。

  张林青呢也想卖个人情给这位刘科长,也许自己回县城遇到什么麻烦的事,还能找他帮忙,刘科长在县城的关系肯定比他广。

  所以他不拒绝,但也不立即答应,最起码他自己需要去确认一下。

  张林青安排好那位刘科长,趁着午休时间找了个公共电话亭往杨厂长家挂了电话说了来由;杨厂长一口答应只让他过来。跟杨厂长约好晚上10点到他们厂取货(供货紧张都是需要下手去抢的)。

  拿到手表后,张林青全部转手都卖给了刘科长,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自己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怕他丢了采购科长的工作,这才花钱托人帮忙的。

  刘科长也知道张林青是真心实意帮忙的,看中他的人品,两人还结拜异性兄弟,说是以后回县城只要有麻烦只管找他。货银两清;送走了这位刘科长,张林青给杨厂长送去了500块钱的提成。

  这次梅花表的事情,这个刘科长尝到甜头又来找了张林青两次,不过他都拒绝了。

  他倒是帮刘科长,批发了好多深市那边的电子表,这也让张林青小赚了一笔,这位刘科长自己找到门路了,渐渐刘科长再也没来找过他了。不过两人还是保持联系畅通。

  元宵节当天,张老爹风程仆仆的带着月美返城了;张老爹看到张林青倒是一脸的心虚;张林青刚开始有点纳闷,后来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只当做没看见,估计老爹肯定被老妈说动了,背着他答应了什么无理要求。

  谁答应了谁去办,张林青可不想惯着老爹这个好面子耳朵根软的坏毛病,反正老爹一天没挑明,他就装傻,就算老爹挑明了,他也有办法拒绝。

  晚上一家人吃了汤圆,饭桌上张老爹直言老大娶了个搅家精回来;老大又是个大草包;这两口子的德行,张林青上辈子早就领教过了,没接老爹的话头。

  晚上张林青带着老婆和小妹出门去了城隍庙看灯去了。

  到城隍庙时候,抬头望去人声鼎沸,四处张灯结彩;街道上的人是接踵摩肩,远远望去人头攒动。

  城隍庙的店家有许多卖花灯的,将黑夜照的灯火辉煌,在城隍庙中心位置那是载歌载舞,盛况空前。张林青三人也畅游在这灯火辉煌中。

  沿途看到有卖糖葫芦、龙须糖等小吃,张林青都会一一买来给老婆和小妹吃;这两人从逛街嘴巴就没停过,像个小老鼠似的。

  方美琴和月美那里见过如此光景,一路上都是仰起脖子东张西望,满眼好奇之色,有时候连手上的龙须糖都忘了吃了。

  张老爹他们要过了正月十八才开工,张林青让老爹正月十六送小妹到学校报到。

  等他从学校回来后,又拿出体检单让老爹直接到医院做个检查,他已经跟医生提前联系好了。

  正月十八这天张林青休息,陪老婆把片区的水表都抄好后,骑车带着老婆在片区收水费,顺便打听那边有门面房买卖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打听淮海路上的门面房的买卖情况。工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打听到;当即带着老婆一起去找到卖家;

  卖家因为全家要移民去香江,以后没什么事都不打算回来了,所以想把魔都的房产处理;只留一套住宅,以方便今后回国祭奠父母。

  正好淮海路上有2间门面,一间30平米左右;不过不在中心位置,也在淮海路,不过稍微偏一点;卖主带着张林青夫妇去看了门面房。

  房主开价也挺高的,两间要1万块;这要放后世,肯定不贵,张林青估计钱还得掏的飞快,就怕被人买去。

  但是现在的话,哪怕他为人一直是爽快行事,看上了这个房子,但他也觉得这个价格贵了,要是这两间房离中心位置很近的话,1万块还是挺值的;现在这个位置不值在这个年代肯定不值这个价。

  他很直接的还到他心目中的价格,同意就交易,不同意就算了。买不到再找其他房子,他很干脆,不想磨磨唧唧。卖家直言要回去跟家人商量,需要商谈。

  八十年代年初期,魔都有钱的人也不少;但是置办房产的人却不多;大多数人家没有意识。

  那个时候魔都好多人家因为工作调动;交通不方便等等因素,比如江西搬到江东;江东搬到江西;大家都是登报后自行等同交换房子。

  那个年代一是:大家工薪阶层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老少少吃吃喝喝哪方面都需要花钱,实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买房,二是:大多数双职工家庭都是等单位分房;三是:那个时候的老百姓压根就没有买房的想法和念头,你说多纯朴。

  不过后来改革之风刮到魔都后,魔都到处都是处于兴兴向荣,到处都在建设。后来房价更是蹭蹭往上涨。98年金融危机时,房价倒是滞涨了一段时间,2000年后大家才意识到魔都的房子重要性,都开始买房炒房了,当然那是后话了。

  张林青在这个时间段买房怎么都算是炒古董中的捡漏了,店主急于移民;再加之实在是买的人少看的人也不多;最后以八千块的价格卖给了张林青;办好过户后,算是掏空了张林青家底了。

  这个钱对张林青来说花得值;店面到手后,和原来的租客重新签了协议,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他现在重点放在工作和学习上了。

  张林青的工作顺风顺水,学习也是进展很快。他每天晚上和方美琴两人会在温故当天学习的只知识后,再自学初三的课本内容;已准备参加7月份的中专考试。

  他想过了,两辈子了他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了;学习方面他是不如方美琴了,对自己要求也不高;高中呢,是不方便。

  还不如直接考个中专,学法律专业。中专毕业后再读个函授拿个法律专业的大专毕业证就行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方美琴说了下,没想到方美琴不但赞同他的意思,自己也打算和他一样,不过她自己想学会计专业。

  张林青怕方美琴担心学费问题而不想上高中上大学;而方美琴则认为自己已经是结婚的人了,再像学生一样读全日制;感觉会非常尴尬。

  再说了,自己如果以后有孩子了呢,难道还挺住肚子去上课?想想都觉得有点丢人,不太现实了。

  这么一说,到也说得通。张林青就没再反对。

  时间如流水,夫妻二人考试考上了中专了,读的是成人班,还是读夜校只有这样才能学业和家庭两相顾。

  因为是暑假,月美回乡下去了;夫妻两中专要到9月才开课。这天正好又是周末不用上班,白天天气炎热;夫妻两就没出去,在家看书;打算等到晚上再去摆地摊。

  张林青因为一直没有收到小弟的来信,比较担心;想乘着自己调休的时间去南方找找。

  拿着以前小弟留下的地址,一路找过去。结果当然是让人失望的,房东说,早就搬走了。好像无意听说他们准备偷渡去香港,赚港元去。

  张林青一听偷渡,头都大了;上辈子信息大爆炸,到处都是偷渡客被抓被淹死的消息;现在也不知道消息是否正确;毫无头绪,回去后瞒着老头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筒子们,记得收藏哈!

  ☆、第 40 章

  去的时候,张林青特意去回力鞋厂批了500双鞋子带过去卖;秉着不能白来一趟,总的把自己的来回路费和花销都赚回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