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76节(1 / 2)





  到那个时候,他们要是想阳奉阴违继续像以前一样暗暗通婚也得斟酌一二,那种为了两家势力联合而通婚的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就算娶了之后不生孩子不就好了吗?到时候让妾室生了抱过去就行了,至于那无辜女子的幸福,他们也见不得会在乎多少。

  女子的价值不仅仅是嫁人生子,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七出之条还包括无子,在这个前提下谈女子价值就是空中楼阁,杨云清知道这个观念必须摈弃,但是不是现在,这个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现在提出建女子衙门的事情,他也可以预见会引起什么轩然大波。不过还好,裴安这个皇帝是支持他的。以前在裴安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杨云清还是当过他一段时间老师的,后来就算是外放了,但是也一直和裴安写信来着,这里面可是夹带着不少杨云清从现代带来的私货,所以裴安现在就算是当了皇帝,也并不是什么封建保守的性子,不然他也就不会有想和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心思了。

  只是这个事情还是有些离经叛道了些,杨云清还是要说服朱首辅他们的,而杨云清也没料错,他一把这个提议说出来,便遭到了朱首辅他们的反对,任次辅他倒是沉默不语,虽然不是太赞成,但是却也没有给自己学生拖后腿的意思,毕竟虽然这事有些离谱,但是的确是能帮到那些女子的。

  而朱首辅则是沉声道:“这怎么可以?自古以来便没有女子为官的道理,而且抛头露面的,这如何能行呢?”

  杨云清气定神闲道:“虽然没有女子为官的例子,但是不是还出过一位女帝吗?这个暂且不说,就说之后就算是成立一个女子衙门,她们要管的也是那些因为陛下将要下的那道禁止近亲成婚而苛待妻子或是宠妾灭妻等一系列的家事,这些也都是些家长里短,跟朝政也搭不上半点关系,所以也就更不必担心这些女子为官之后会对朝堂产生什么影响了。

  至于这抛头露脸带来的流言蜚语,诸位大人难道以为,她们因为和离而在身边传来传去的那些流言会比这个少吗?再者,这民间自从工厂出现之后,便就有不少的女子妇人走出家门去工厂做工,她们中当上管事的也不在少数,民间女子尚能做到这个地步,不在意那些抛头露面带来的流言蜚语,难道诸位大人觉得自家家族里的女子做不到吗?”杨云清当然没说民间百姓和这些世家大族不同,为了温饱才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能有钱赚当然不会因为那一点闲话而就放弃。

  朱首辅不再说话,因为杨云清说的这些的确有道理,而且从刚刚杨云清那一番话里,他们也知道,就算是真的成立了这个女子衙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却也代表着陛下对那些因为此事和离的女子的态度。

  世家大族之间,表兄表妹成婚的实在是不少见,就这几位大人,他们也都心知肚明自己家族里这样的事情也都是有的,陛下现在心意已决,这旨意是不可能不下的,到时候旨意下了,自己家族的那些外嫁女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但是这个女子衙门成立了,到时候总不可能让那些大字不识的民间女子进去占据重要位置,所以这重要位置的人选肯定也是从那些世家大族,学过字读过书然后和离了的女子中选的。

  他们家族里的和离之后的外嫁女要是到时候能进去,也算是一个好归处了,毕竟刚刚陛下也隐晦地表达出来,虽然这些女子衙门里当值的小娘子并不像他们这些朝官一样接触到真正的权力,但是在和官职待遇却是一应比照着来的,到时候就算是朝中为官的男子比她们地位低,这也是要行礼的。这么一来,就算和离了,那些女子的也有身价,毕竟这也是一件长脸面的事情。

  杨云清看着几位大人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是松动了。

  事实上,杨云清提出成立女子衙门还有别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这么一件事情。

  第184章 温水煮青蛙   虽然杨云清之前通过开……

  虽然杨云清之前通过开设工厂, 招收女工,让她们拥有走出家门获得工作的机会,从而有着独立的经济能力然后一步步提高在家中的地位, 后世英国的工业革命便是这样把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让一直是男子附庸的女性,也拥有了像男子一样赚钱的机会。

  但是杨云清现在的情况又与工业革命不太相同, 因为不够广泛不够彻底。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封建君主制的社会,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像后世的工业革命的那个时期一样, 君主立宪, 民间可以自由地发展经济, 开设工厂, 这个时候商人的税还是很高的,而正是深知这一点, 杨云清他开设工厂,大多数都是靠着那些大商人“加盟”,自己开设的工厂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只有祁县那边一家, 大多数的时候他赚得银子都是那些商人的“加盟费”。所以总得来讲,大周境内的那些工厂, 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多。

  诚然, 现在已经有不少女子能走出家门, 到工厂里做工, 跟男子一样赚到银钱, 但是不管怎样, 能提供给女子的做工机会也是有限的, 毕竟一座工厂里除了女工还有男工,这么一来,岗位就更少了。所以在女子整个群体中来讲, 那些能出门做工赚钱的比例就实在不算高了,因而女子地位总体上并没有提高多少,受惠的只有一小部分罢了。

  但是成立这个女子衙门就不同了。虽然现在这个女子衙门处理的都是那些跟女子有关的家长里短的事情,并不涉及朝堂之事,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当值的女子都是有品阶在身的,她们身上穿着官服,也是“官员”。

  这么一来,即使这些女子并不沾染朝堂上的权势,但是这个时候人们潜意识里也会有慢慢出现一种女子也能为官的印象,等后面就算是说让女子真的参加科举,入朝为官,那个时候有了现在的事情做铺垫,朝廷还有民间的男子的反应也不至于那么激烈。杨云清打着的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目的,一点点潜移默化地提高女子的地位,他相信终有一天,女子能和男子一样,能堂堂正正参加科举甚至是入朝为官。

  而且杨云清他早就计划好了。现在这三年过去了,大周上下有了土豆红薯这两样高产作物,大多数的地方,温饱基本是不成问题了,而有一些地方,因为地质等原因的限制,不能种植这两样高产作物的,朝廷也能每年派去粮食救济,毕竟现在亩产几千斤,不像以前一次三四百斤就算大丰收了,朝廷就算一次出几十吨的粮食,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古话说的并不错,人们吃饱了肚子,可不就有精力来考虑进一步的事情了吗?现在大周的国库一年比一年富足,边关那边将士因为衣食不缺,训练地更加卖力,现在战力更是上了一个层次,而有着炸|药威慑,周边的那些胡人部落更不敢轻易来犯,大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一个最适宜发展的阶段。

  所以杨云清打算劝说陛下实行义务教育。现代的义务教育是九年,考虑到时代限制,杨云清也不求九年了,他觉得两年到三年就可以,等以后倒是可以慢慢推进到九年。而这个两三年的义务教育肯定是速成的了,到时候能让他们学会认字和算数,然后再教一些简单的知识,让他们明白礼义廉耻。

  而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要想推行男女平等的观念,自然是要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起。义务教育开始之后,先是实行男女一同入学读书的政策,一开始考虑到大家的承受能力,可以先实行男女分班制,但是之后学习过程中的班级还有年级成绩排名,杨云清是打算男女放在一起的。

  杨云清此举也是想让大家明白,给女孩子一个机会,她们能做的不比男孩子差,而从小便一直和女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男孩子,在经历过自己并比不上不少女孩子的读书生涯之后,他们以后难道还会觉得“女子不堪大用,头发长见识短,只是个无知妇人”的这些成见是正确的吗?他们还会打心底地看轻女子吗?

  那些跟着男孩子一样接受着教育的女孩子,在有着比男孩子还要优异的成绩之后,等以后成婚了,她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男子付出一切,认为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应当的吗?

  而杨云清也知道,他此举也是必然要触犯到许多人的逆鳞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孔孟之道依旧是社会主流思想,百姓默认女子就是要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那些老学究还有因为孔孟之道的既得利益者,如何能愿意让以前他们丝毫都没有放进眼里的女子来跟他们瓜分权力呢?

  但是就算是有再大的阻力,杨云清也要一往无前地推行自己的主张。他相信上天让他穿越这么一场,肯定是要他改变什么的,不然他来这么一遭,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他做得只是旁人也都能做的事情,那么还需要他这么一个人来穿越干什么?毕竟他并不是无可替代的,能执掌大权的权臣哪朝哪代没有,缺他一个吗?

  杨云清坚信,他就是来改变时代的,如果他能做的只是前人都能做的事情,纵使他青史留名,他这一生也是虚度了,他必须“敢为人之不敢为”,做出“前无古人”之事来,才不辜负这一场穿越。

  虽然杨云清深知以后阻力很大,但是他也不是没有优势的。首先他自己现在是当朝次辅兼户部尚书,同时是陛下的心腹,他在民间的声望也非常高,到时候总归是会有一部分人愿意支持他的。

  二来当今陛下少年登基,如今也不过执政几年而已,正是锐意进取,想要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时候,而且陛下曾经跟自己有过师生之谊,在教学中他夹带了一点现代的私货,所以这个时候的陛下裴安,思想上并不封闭,相反很是敢于尝试新鲜东西,同时对于杨云清的许多想法也都非常支持。

  而除此之外,杨云清也还有另有一个可供拉拢的盟友,这人便是徐皇后。徐皇后虽然因为父亲是御史,家中很是清贫,但是却是像男子一样被教养长大的,虽然平日里不能像男子一样出门,但是那些男子可以读的书,她一点都没少读。不过也是因为她不同于别的女子的教养方式,让她基本没有几个手帕交。

  凤阳和徐皇后关系不错,平常聊天的时候,也是知道她的一些想法的。之前凤阳替杨云清管理下面的那些学院和藏书楼的时候,自然是知道有女子学院可以让女孩子进去读书认字的,因而聊天的时候自然是跟徐皇后提到过的,徐皇后对此举很是称赞,甚至是愿意拿出自己私库里的钱来多建几座这样的学院好让更多女孩子可以进去读书认字,不管她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掌柜管事或是进工厂做工还是怎么的,只要是读了书认了字,这人生就是不同了。

  而现在徐皇后与陛下感情甚笃,到时候就算是陛下因为一些原因,而对此举有些犹豫,但是只要能说服徐皇后帮忙劝说,陛下也会有很大几率动摇。当然了,陛下现在已经能答应成立女子衙门,这已经足以证明陛下的想法的确不是封闭守旧的,到时候就算杨云清提出义务教育,男女一同读书,在思考完其中利弊之后,陛下也是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答应的。

  第185章 朝堂宣旨   朱首辅并其他的几位次辅……

  朱首辅并其他的几位次辅, 因为自己有几分意动,同时陛下又对此举势在必得,考虑再三, 他们答应了建立女子衙门的这件事情, 只是却要求成立女子衙门可以,但是却不可让那些女子沾染朝堂上的权力, 既然成立女子衙门是为了那些等颁布了禁止近亲成婚旨意后,苛待妻儿的人, 管的是那些家长里短的后宅琐事, 那么就专管这些事, 以后万不可越过这个去。

  裴安他这个时候本就是铁了心要做这个事情的, 对几位大人提出的这个要求也只是可有可无地答应了,只是他答应的很含糊, 只说:“朕知晓了。”而这以后要怎么做,现在又做不得准,他是皇帝, 以后就算是他真的想要这些女子进入朝堂,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 这个时候裴安也知道让女子进入朝堂也实在太过激进, 三年两载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也就是想想而已。

  而朱大人他们也只当陛下是答应了, 最后也不再言语, 默认了此事, 就等着明日早朝宣旨了。

  夜晚, 回到寝宫中,裴安和徐皇后说起了这事,徐皇后听了赞道:“陛下做的此事实在是大善, 臣妾要代这天下的女子谢谢陛下了。”说完甚至要起身行礼,脸上更是一片激动之意。

  徐皇后这个时候还怀着孕呢,裴安怎么可能让她弯腰行礼,赶紧一把将皇后抱住,道:“这就算了吧,本就是朕应当做的,女子和男子一样,都是朕的子民,朕如今也只是为她们做了丁点小事而已。”

  本来裴安还觉得此举有些冒险了,到时候肯定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民间甚至说不定会有酸儒书生讥骂,虽然看起来不后悔做下这个决定,但还是会有些瞬间反问自己这么做是否是对的,毕竟这违背了祖宗们留下来的规矩。

  但是这个时候皇后如此激动地起来要替天下女子感谢他,是他原本还有些犹疑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他做得这事就是对的,前人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他既然想要做一位青史留名,比肩秦皇汉武的明帝,这自然就是要做出一些历代帝王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然如何彰显他的英明神武?

  而他现在做了此事更是为了那些弱小的女子着想,女子也是他的子民,所以这难道算不得是心系百姓?难道不是一件善事?

  徐皇后此时心中亦是感慨万分,她实在想不到陛下居然能为女子做到了这个地步,虽然她也知道这是杨大人提议的,但是陛下能够答应,就已经足以证明陛下的态度了。徐皇后只觉得陛下此时实在是英明神武极了,此事也更是女子之幸。而陛下都做到如此份上了,她这个皇后却也不能落后,她也想着看看能不能也为此添一把力。

  徐皇后突然想到,自己家族里是有一个姑婆寡居的,当年便是因为无子,丈夫寻花问柳还纳妾,最后忍无可忍,毅然主动提出与丈夫和离了。而那位姑婆的丈夫好像与姑婆也是表兄妹的关系,因为这事,两家闹得很僵,而姑婆更是因为这个一直不愿意再嫁,觉得连从小长大的表兄都能如此作态,若是再嫁给一个陌生人,无非也就是重蹈覆辙而已,而到现在那位姑婆已经寡居十五年了,无事一生轻,不用像以前出嫁了时候那样,还要操心家务中馈以及忧心丈夫寻花问柳的事情,性子比以前还爽利了不少。

  徐皇后想着,到时候不知道能否劝说这个姑婆也进那个女子衙门帮忙主事,到时候也能做一个表率,引得更多的女子来。不过这也只是她的一个初步设想,若是姑婆不愿,她自然也不会强求。唉,若不是她作为皇后,在皇宫中也有不少事情,她自己都想亲自去那女子衙门坐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