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39节(1 / 2)





  后来现代的那种简单的表格,杨云清自然也是趁着放假的时间也一起教给了那些夫子们,虽然一开始还不太熟练,但是后来大多数的夫子都基本能会用了。

  而那些学生,自然是教什么就学什么了,更别说现在要是去工厂还有铺子里,都是识字的优先了,想要当管事或者掌柜,更是要学会这些数字算数的,不然现在都当不上了。

  杨云清他工厂里的管事们还有各个铺子里的掌柜,之前那几年也是辛苦的很,除了要管理这铺子,还要去学习这从来没有见过的数字和算数,那些以前不识字的管事和掌柜,甚至还要每天抽出时间去学认字呢,不然以后他们估计没多久就要被那些从学院里出来的孩子们给顶上了。不过好在每月的银子也增加了,他们学的时候还是有不小的动力的。

  当然,后面的工厂还有铺子里的账本,都已经换成了简单的表格和阿拉伯数字的样式,那些学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在夫子教的的时候,学的更加认真了,不然的话,以后他们怎么能当上掌柜或者管事的呢?在大多数的孩子眼里,读书科举离他们还是太远了,还是掌柜和管事对他们的诱惑力大一些,他们的父母可是经常和他们说着管事和掌柜每月都有不少银子拿呢。

  而之前已经从学院里毕业的那一批学生,有些成绩好的能力还不错的,去铺子应聘账房或者掌柜的,还真有人成功了,当然还有的学生因为年纪太小,倒是被掌柜当作学徒收下了,打算过个几年有了经验再塞到捺处做个管事掌柜。

  而那些学的不太好的,去应聘掌柜或者管事当然没有人要,不过这种情况下,进工厂做工,过个几年,估计也能升上个小组长,以后月钱也能变多。

  还有的学生既没有去工厂也没有去应聘掌柜的,而是直接通过考核,也留在这学院里当夫子教书,毕竟近些年来,这学院里夫子的待遇是越来越好,清闲且受人尊敬,平时出去的时候,别人都能高看你一眼。

  上面说的都是那些男子,至于那些小娘子,她们比起那些男子,机会到底是少了一些,因为现在县城里虽然开了不少专门接待女子的铺子会所,但是还是没有那些招男子的铺子多,她们这些人,去这些专门接待女子的铺子会所应聘掌柜就更难了,竞争力太大了。

  不过还好,她们除了部分人留在学院里也继续当夫子,还有一部分人去了这县城里面那些富贵人家办的学院里应聘夫子,也是成功了的,毕竟现在女夫子不好找,她们现在还算抢手。

  提起这个就不得不说当初杨云清办了学院之后的事情了。祁县虽小,但是这富户人家也不少,大大小小也是有个上百户的,他们自然不会让自己家里的小娘子去上这免费的给平民上的学院。但是这现在这时代,小娘子们在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这种情况下,看着那些普通人家的小娘子可以每天都聚在一起上课,然后在一起玩闹,心里也是羡慕的。

  因而后来,那些富户人家一合计,最后说,干脆咱们也凑钱办这样一个学院让家中的女儿一起去上课读书认字吧,以后若是有其他人家也想来,自然是要出钱的,这样一来,虽然前期投入大了点,但是过上十几年,也大概是能把这钱收回来的。

  总之,按照现代的话来说,杨云清办的大概是义务教育时期的公立学校,不收钱,而这些富户人家办的自然就是私立学校了,各项设施待遇比起杨云清办的那些女子学院,当然是好上了不少,而且学的内容还多了琴棋书画这些东西。

  不过他们办的男子的“私立学校”,自然是不会招杨云清学院里面出来的男学生了,毕竟他们也都是想自家孩子走上科举这条路的,这杨少爷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而那些从杨云清学院里出来的学生,学的可不是和科举有太大关系的内容。

  现在杨云清办的这些学院里出来的小娘子,虽然不会琴棋书画,但是她们其余的东西可没少学,如此去这“私立学院”应聘的时候,也都只是做了很简单的考核就进去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小娘子,最后就是去了工厂的。

  这祁县这边的做工机会就那么多,掌柜的和管事的也大都有人做了,除了一些能力实在是强的能当上管事和掌柜或者是夫子,其他的人就只能去工厂了。

  杨云清当时觉得有些可惜,想了想,就决定向外“输出人才”。祁县这边现在是教育普及了,几乎都会认字算数,但是其它的地方可不是这样的。其他的地方,一个县城里,能会识字算数的终究还是少数,但是随着他们那里也开始建厂开铺子,这个时候肯定就会缺少会认字算数的掌柜和管事。

  于是杨云清就让人和各地的商人联系,问他们那边缺不缺这样的人才,如果缺的话,他们这边就可以给他们送过去几个人,而且男的女的都有。

  而收到这个消息的商人们自是愿意的,他们还真是为这个有些发愁,那工厂还有新开的各个铺子里,都需要会识字算账的管事,他们为此连家中的人手都派出去了,但是最后人手还是紧缺,在县城里招,招了许久也没有招满。

  虽然那些县城的读书人也有不少,但是真的愿意来做掌柜的还是没有几个,他们根本招不到读书人。

  而且祁县的面积已经是小的,以前也有些偏僻,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下,也已经开了一二十个专门售卖工厂那边产品的铺子,那些女子会所,祁县这边现在也开了七八个。这各地比祁县大的县城可不少,他们那边要开的铺子自然是更多了。

  而且祁县那边的女子会所,他们也都是知道那个火爆程度的,而他们想要开的时候,却发现招会识字算账女掌柜的难度太大了,根本招不到几个,最后这女子会所自然也就只能一再缩减,只开了几所了。

  现在杨云清那边来信说可以给他们这边送会识字算账的人来说,自然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样一来,原本缩减了规模的会所也都能继续开起来。

  祁县这边虽然一开始听到要去远地的时候,也有不少人都在犹豫,毕竟大家都是从来没有出去过县城的,不过想到这去了其他县城后,就能当掌柜管事拿更多的银子,而不是去工厂做工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都报名了的。

  这各地的商人都需要人过去,这样最后一算下来,需要的人可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这样一来,祁县这边会识字算数的,也都算是没有浪费他们的学的这几年时间,最后去工厂做工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人还是都有了一个好前途的。

  可以说,他们出生在这个时期的人,可真的是交上了好运,以前谁能想到自己以后能做掌柜管事的呢?

  在这些学生送走之前,杨云清还让人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培训,毕竟到了那边当了掌柜和管事还是需要一点经验的,杨云清总不好让人最后还把人给退货了。

  而这些人到了那各地的县城之后,那边的商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是对送去的这些人赞不绝口。光说那个不需要算盘便能口算出账本这事情,就让他们够惊喜了,更别说那账目做得更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后来这边的商人还专门送人到祁县那边去也接受这些培训呢。

  杨云清他在学院这边看完了之后,最后又去拜访了他以前的两位夫子,聊了很久,之后才决定启程回京。

  在踏上去往京城的路途的时候,杨云清还在遗憾,这次回来,没能见一见楚嘉泽王向松还有李高朗他们三人一面了,王向松和李高朗在乡试后也从县城这边去了府城那边,都在府城那边读书,他的归乡探亲假也不长,也不能去看一看他们了。

  只能来日再见了!

  第88章 入翰林 杨云清回到京城的时候……

  杨云清回到京城的时候, 已经快要七月份了。回去的这一趟,其实在家中并没有待多长时间,事实上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花在路上的。这古代除了官道要平坦一些, 大多数的路都是颠簸不平, 坑坑洼洼的,在这种情况下, 坐着马车也是真的走不了多快,当然若是单单只骑马, 那就快多了。

  回到京城之后, 杨云清他自是先去销假, 登记完之后, 以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去翰林院“上班”了,每日都需要点卯, 也就相当于现代的打卡。

  翰林院是公认的清闲,虽然每年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忙的不得了,但是也只有那么一段时间。不过虽然翰林院清闲, 但是这里面的官场斗争比起其他衙门那也是一点不少。虽然“非翰林不入内阁”,乍听之下, 前途远大, 但是留在这升迁困难也不是说笑的。

  在翰林院里, 除了那真的还就把这当做养老的地方的人, 其他的人哪一个不是费劲心思想要多做一点事情好在皇上面前露脸?因而每年新人进这里, 大多数的时候, 这上司基本是不会把重要的事情交到新人手上的。不过若是遇到一个好的上司, 那么还是能学到不少的。

  杨云清他是状元,现在在翰林院为修撰,从六品官, 按理来说这修撰的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一下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朝中有关典礼的文稿等事务,但是这实际上,这些也大多数时候轮不到他做,上面还有不少人在等着干呢。

  因此这刚开始的时候,他估摸着应该会相当会很清闲,基本不会有什么事情需要做,每日去点个卯之后,就相当自在了。

  现在杨云清他住的就是当时在京城临走之前买下的宅子,在他离开的几个月里,留在京城这边的人对其又修缮了一番,里面的各种家具也都按照祁县那边的又换了一套,其中便有杨云清早前让人已经做出来的沙发。

  马上就要去翰林院了,杨云清在去之前,又去了他的老师任次辅那里。

  现在杨云清已经拜任次辅为老师了,因而经常去老师府上也就没有什么了,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任次辅没有想到杨云清这么快就回京了,他本来还以为要再等一月呢。

  不过既然回京了,那么不日就该进翰林院了。任次辅他自己以前就是从翰林院里面出来的 ,也自是有了不少经验。

  而且这翰林院虽小,但是也是一个官场 ,这里面也是有着不少的潜规则的,任次辅他现在对着自己的这个学生少不得要多提点一些,免得让他到了这翰林院,不知道这官场规则而吃了闷亏。

  杨云清被老师留在书房里教了一个下午,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还考校了一下之前给他的那些手札和书读的效果,杨云清他路上可全靠那些书打发时间了,可没少看,因而这最后回答的结果任次辅也自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