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12节(1 / 2)





  杨云清这一起身,考棚里的人有不少都慌了,这个时候有很多人甚至连第一篇文章都没写完,现在见到已经有人起身打算交卷,心态都要变了。

  但杨云清他可没想到这些,他直接拿着考卷走了出去。这个时候,巡考的衙役倒是见怪不怪,毕竟每年都有人很快交卷的,那边的秦知县听到动静,抬头向杨云清望过来。

  提前交卷并不特别,但是再加上年纪尚小这一点,就有些特别了,更别提杨云清那已经初显俊美的长相,三者加在一起,让秦知县眼前一亮。

  待杨云清走到秦知县案前,将考卷恭敬地递了过去后,秦知县接过后就开始翻看了起来。看到那句破题“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明破“行藏”,暗破“唯我与尔”,圣人就代指孔子,以“能者”代颜渊,简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破题典范。因为县试并不是糊名制,所以秦知县看了一下姓名,心中暗暗地给这个叫杨云清的考生拍手叫好,然后再看他年龄仅十二岁,这个年纪作出如此文章,就更是满意了。

  接下来那篇截搭题,题目也破的不错,等到看到那首试帖诗,秦知县简直不得不拍案叫绝。结尾好一个“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简直是太妙了!读完一遍,秦知县又读了第二遍,越发满意,这首诗可谓是灵气十足。

  只是这个时候,秦知县还在监考,也不好说太多,只是看着杨云清笑着说道:“不错。”然后在考卷上画了一个圈。

  杨云清看这个情形,也明白自己是被取中了,只是第一场没结束,也不能知道自己的具体情况,所以他也没有露出喜色,只是平静的朝着秦知县拱手作揖道:“那学生就先告退了。”

  秦知县看到杨云清这不喜形于色的表现,心中对他的评价就更高了。当然这些杨云清都不知道,他默默的出去了。

  外面海伯一直守着,见少爷出来,赶紧迎了上去,只是具体情况也不敢多问,怕影响了少爷的心态,只是看着考篮里那量没少多少的肉饼,海伯立刻让人马车驾快一点,好快点让少爷回家吃口热饭。

  杨云清回到家后,吃完饭继续进了书房,接着按照平时的模式复习,并未放松自己。而这个第一场考完,很快就“发案”,也就是放榜,杨云清看到自己的座号居正中,且提高一字写着,便知道自己便是这第一场的第一名了。按理说第一场是正场,几乎这一场的第一名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基本就是县试第一名了,只是杨云清依旧不敢放松的太早,耐心地准备着下面几场考试。

  而接下来的四场,考的也就是经文、论还有赋,以及每年几乎都有的默写《圣谕广训》了,杨云清驾轻就熟,每次几乎都是提前交卷的。而秦知县每场考试也是一直殷切的盯着他,这也让杨云清有了些许压力,不过也没有影响什么。

  几场考试杨云清都考的很顺利,或许就因为只是县试,在杨云清看来,整体难度不大。考完之后,便是等待放榜的时间了。

  虽然最后结果未出,但是与杨云清相熟的知道之前正场结果的人也都基本猜到,这次不出意外,县案首这个名头便肯定是会落到杨云清头上的。

  一时之间,尽管结果未出,也有不少人开始对杨云清提前恭贺了起来,只是杨云清并未飘飘然起来,而是继续保持低调。而至于李高朗还有王向松,在他们把文章默写下来交给夫子看的时候,夫子根据杨云清的文章,也大概估计了一下他们两个的成绩,其中王向松排名应该会很靠前,毕竟他上次下场的时候火候就到了,更别提又磨炼了两年,而李高朗,夫子估计基本也能中,只是排名肯定会靠后一点。

  李高朗对此没有什么失望的,毕竟他是清楚自己水平的。

  很快就到了放榜的那一天。天刚刚亮,便有人守在那边,等着放榜的那一刻。杨云清看着前面拥挤的人群,也不想和他们去挤,便自己找了个茶楼坐着了。

  “少爷,中了!中了!第一名,是案首!”。很快,来福激动地冲着杨云清跑了过去!

  第23章 县案首 杨云清听到来福的声音,抬头望……

  杨云清听到来福的声音,抬头望了过去。他起身,本想过去看看,只是看着那边围着的一圈又一圈的的人,他停下了脚步。

  “少爷,您中了,是案首啊!”来福看着杨云清平静的表情,以为是没有听到,就又说了一遍。

  此时,周围的人听见来福的话后,也纷纷好奇地朝着杨云清望去,并且感叹道:“如今可真是英雄出少年呀!”

  杨云清感受到了周围注视的目光,没有在意,他朝着来福问道:“你可看了高朗和向松兄的名次?”

  “看了,少爷的两位同窗,一位是第四十名,一位是第三名。”

  听完,果然是和夫子估计的相差不多,杨云清这才放下心来。

  “既然这样,我们回去吧。”杨云清之前才名不显,若不是这次拿了县案首,几乎没有多少人认识他,现在的那些考生见案首被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拿到了,自然想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而自从来福喊了那几声后,一直有人过来悄声观察着杨云清。而杨云清他现在一点不想被人当作猴一样的围观,只想着赶紧回去。

  而此时的杨府,海伯一直在门口等着下人来报喜,只是还没等到自家下人,就等到了县衙的衙役。

  “恭喜了!杨云清杨少爷中了案首!不知道杨少爷可在?”来报喜的衙役一脸喜色的对着海伯说道。

  “你说的可是真的?我家少爷真的中了案首?”海伯有些激动。

  “诶,这您就放下一百二十个心,放榜时我看的是清清楚楚的,没错。”

  “啊!这可真是上天保佑,老爷啊,您泉下有知也该放心了。”说着抬起袖子拭了拭因为激动冒出来的眼泪。

  “这是一点银子,辛苦你跑着一趟了。”说着就难掩激动地从腰间把荷包直接解了下来塞给了来报喜的衙役。

  衙役一边拿着荷包一边笑着说道:“您严重了,我这也是来沾沾咱们这县案首的喜气。”只是走的时候颠了颠手中的银子,想着不枉他跑得那么快,抢在其他人之前来报喜。

  海伯兀自为自家少爷激动着,没多久就看见少爷带着小厮来福回来了。

  来福一见海伯,就赶紧跑过去兴奋说道:“少爷中了第一名,是案首。”

  “嗯,这个我已经知道了。”说完就看向杨云清说道:“少爷既然现在中了案首,那咱们要不要摆个宴席庆祝庆祝?”

  “宴席就不用摆了,等考完府试院试再说。”杨云清答道。

  “嗯,这样也行,等后面考完咱到时候摆个大点的。只是现在既然不摆什么宴席了,那咱要不给那几间店铺的客人这几天一律打个折,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好,这一切就劳烦海伯了。”这个也是常规操作了,杨云清也没多说,就一切按照海伯说的来了。

  而之后在各个铺子里的客人听说这几天买东西一律打折的消息,纷纷询问原因。而这时各个店铺掌柜都是满脸喜色的说道:“我家少爷中了案首,想让大家也一起沾沾喜气。大家这几天常来啊,都打折!”

  这些客人听说后,大都是说道:“恭喜,恭喜,咱们都来沾沾这案首的喜气呀!”而且有许多家里孩子也在读书的,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纷纷带着孩子也来吃点东西,看看能不能沾沾这个案首的文气,让自家孩子以后下场也能拿个案首。

  张夫子那,大家听闻他教出了一个县案首,也纷纷是到处找门路找关系,想把自家孩子也送进他的私塾里。这种情况下,张夫子考校了一下送来孩子的资质,倒也收了几个。

  至于李高朗那边,知道儿子考中了,李父是激动地挥手摆了一整天的流水席,笑的合不拢嘴,这几天对于李高朗也是有求必应,让李高朗把自己的小金库丰厚了不少。而王向松因为是第二次下场,最能明白在府试之前不可放松,所以回家向爹娘报了消息后,吃了一顿丰盛的饭后,就又雷打不动的继续复习了。

  而杨云清想的当然和王向松一样,府试在四月份,除去到时候赶路还有修整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更是应该抓紧机会,安心复习。

  因为杨云清的案首之名,最近有很多读书人来杨府下帖子,不是参加什么诗会文会,就是去登高游玩什么的,想借此机会认识一下这个案首。

  面对这种情况,杨云清全都婉拒了,一个帖子都没应邀,这些帖子在他眼里几乎都没有什么用,诗会文会什么的,都是些联络关系用的,去了交上朋友也不过是泛泛之交。这时有了杨云清的吩咐,杨府的门也是天天紧闭,不接外客。而外界知道后,虽然有人嘲讽杨云清,感觉他不识抬举,但是更多的人则是表示理解,也都纷纷识趣的不再下帖子打扰。

  而知道了杨云清的举动后,在家已经放松了好几天的李高朗才反应过来,赶紧学着杨云清那样,也在家开始闭门读书,李父见儿子如此上进,更是喜上加喜,心里高兴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