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许如心就是认准了这一点,才故意往王大娘身边凑的。她就是想给王大娘添添堵, 看王大娘能把她怎么样。

  这段时间以来,她着实受了很大的气,可算找到机会给予反击了。今日她一定要让所有人都记住,她才是王锦言的娘子!

  来王家的一众宾客根本就不知道张倩儿的存在,又哪里会想太多?在他们的眼里和心中,许如心就是王锦言的娘子没错,自然而然就纷纷跟张倩儿打起了招呼,巴结讨好的话更是没少说。

  许如心听的很是舒心,也很是高兴。她已经很久没有受到这么多的吹嘘和追捧了,实在让她心满意足。

  跟王家人没有去参加于书楷的流水席一样,于家人也没有出现在王家的流水席上。不过跟王家彼时的羡慕嫉妒恨不同,此时此刻的于家人都挺忙的。

  原因无他,于书楷一家人已经提前确定了要回五水县的日子。而于家一众人,也都要跟随一块去。

  “老四,真不碍事吗?咱们这么多人,是不是也太麻烦了点?”于大娘皱了皱眉头,总觉得不大好。

  “娘,真的不碍事,也不麻烦。说起来我还想着要不要把大宝他们几兄弟都留在五水县读书。毕竟那边的夫子教的比咱们这边要更加的多。”于书楷这话就很有意味了。不是更加的好,而是更加的多。跟夫子的教学水平无关,只因五水学院那边会有更多的夫子,每位夫子侧重的方面不同,教导的法子也不一样。

  “还是不了。去五水县那边读书多花银子?你们四房已经帮了家里这么多,实在不能继续占你们四房的便宜。”于大娘摇摇头,立马就拒绝了。

  “对对对,不用不用。咱们镇上的夫子就挺好的。而且四弟你自己就是从镇上走出去,再考入五水学院的。要是大宝他们几个自己没真本事考进五水学院,实在不必浪费更多的银钱。”于大嫂也是一样的看法,当即回道。

  于三嫂却是抿抿嘴,稍稍沉默了一下下。能够去五水县读书?那自然是极好的。可于大娘说的也对,他们其他三房已经花了四房很多银钱,占了四房很大的便宜。再要求四房供他们家孩子去五水县读书,实在有些过分。

  是以,斟酌再三,于三嫂还是闭上了嘴巴,没有说话,无声表达对于大娘和于大嫂的支持。

  反倒是于二嫂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直接就扭头看向了许小芽:“四弟妹,咱们二房的孩子真的可以去五水县读书识字?”

  听听,听听,于大嫂那么直爽的人也会点名于大宝他们几个孩子。可到了于二嫂这里,立马就变成了二房的孩子,愣是将大房和三房的孩子给撇开了不提。

  这般言语,谁听着能高兴?最起码,于大嫂和于三嫂就很是不高兴了。

  “我说二弟妹,咱们可还没分家,都是一家人。大房、二房、三房和四房都是一体的。虽说咱们这些当哥哥嫂嫂的确实不该总是占四房的便宜,可你就单单只提你们二房的孩子,又将咱们大房和三房放在何地?”于大嫂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忍了又忍,愣是在这个时候破了功。

  不过真要跟于二嫂为难,她也不惧怕就是。大不了就跟于二嫂面对面来真的呗,打一场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

  于三嫂也没放任于大嫂孤军奋战,紧随其后就开了口:“虽说这事轮不到我们三房开口,可二嫂这话确实听着不怎么顺耳。我是觉得吧,家里几个孩子都是一块的,要去读书识字就一起去。不管在哪里读都行,镇上也好,五水县也好,就是别分开。”

  “对嘛!三弟妹这话说的就中听。自家孩子肯定要一起读书,怎么还故意分开?也不知道二弟妹是怎么好意思说出这种话来的。反正我是没这个脸。”有了于三嫂的附和,于大嫂越发有底气,喊得那叫一个大声。

  于二嫂开口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其他意思。毕竟于大嫂和于三嫂说的都没错,于家一个孩子送去五水县,其他孩子无疑也会跟着,并不会分开。

  于二嫂之所以只说了自家孩子,单纯就觉得她又不能做大房和三房的主,可不就得只说二房的孩子?哪曾想到就被于大嫂和于三嫂给怼了,怼的还这般不客气。

  瞬间沉下脸,于二嫂着实感觉委屈和无辜:“我不过是问一问四弟妹,又没有别的意思,也没故意想把孩子们分开……”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你不开口,谁会把你当哑巴?”于大娘一声冷哼,直接打断了于二嫂的解释,“我于家的孩子本就是一体,不分哪个房的。你们真要分的那么清楚,怎么不干脆把家给分了?”

  “娘,我没想分家。”于二嫂是真没想过分家,当即解释道。

  “不想分家就闭嘴!”懒得多看于二嫂一眼,于大娘直接转过身,认真看向了许小芽,“老四媳妇,这事你别管,娘和你爹心里自有数。”

  “娘放心,这事儿我媳妇不搅和,我来管。”不需要许小芽表态,于书楷已经揽了过去。

  许小芽眨眨眼,依言点点头。她自然是听于书楷的,孩子们去哪里读书的事也交给于书楷定夺。她不懂,也不会越俎代庖。

  “行吧,这事就跟老四你说。”在于书楷面前,于大娘向来好说话,不过去哪里读书这事确实没得商量,“老四,娘可把话说在前面,你不准擅自做主把家里几个孩子都带去五水县。你不嫌辛苦,你媳妇还得跟着受累呢!”

  “娘,我知道的。我就是随口一提,也是想看看你们大家的意思。如果大家都觉得不合适,这件事便就此作罢,不提了。”于书楷肯定不想许小芽受累。如若将于大宝他们接去五水县这件事会引发很多事端,他二话不说就会叫停此事,再也不提。

  就像于大嫂说的,镇上的夫子也不差,只要于大宝他们确实用心读书,早晚会跟他一样走出去。届时五水学院的大门,势必会为于大宝他们几兄弟敞开。

  “嗯,就这样说定了。孩子们自己好好读书,谁用了心、谁努力刻苦了,谁就能考入五水学院。谁要是不用心、不努力,那就哪儿也别去,一辈子呆在咱们上米村,省得浪费你这个叔叔的银钱。真当你这个亲叔叔的银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于大娘这话不单单是说给于书楷听,更是在说给于家其他人听。省得有些人不懂感恩,反过来责怪于书楷说话不算数。

  于老汉是没有异议的。

  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于书楷不也靠着自己走出了一条富贵路?而且他们于家而今已经很好了,于大宝几个孩子的现状也比于书楷小时候要好太多,几乎没吃过什么苦头。

  但凡几个孩子确实有富贵命,只需要自己好好读书就行了。这条康庄大道就摆在几个孩子的面前,真不需要长辈再多说什么、多做什么了。

  于大哥他们几兄弟也觉得没什么。虽说他们也都想自家孩子日后能像于书楷一般大有出息,可读书识字本来就应该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而不是凡事都想着别人帮忙铺路。

  于书楷这个叔叔再厉害,还能帮于大宝他们几个孩子上考场做题?即便真的能,就一个长辈,却有好几个孩子,帮谁科考?帮谁做题?

  说来说去,科考这事就是个人本事和能耐,于大宝他们以后想要有出息就得自行刻苦,跟他们在哪里读书并不相关。

  于二嫂没想到这件事突然就这样结束了。她是真的很期待自己的孩子可以送去五水县读书。只因她想要给孩子更好的,乃至最好的。

  镇上的夫子如若真的那么好,于书楷怎么没有一直留在镇上读书?还要千里迢迢跑去五水县就读?

  说来说去,五水县就是比镇上好么!而且于二嫂自己去过五水县,她亲眼见过五水县是如何的繁华和热闹,着实有些迷了眼。

  只是眼下家里所有人都说不让孩子们去五水县读书,于二嫂一个人的意见自然就不那么重要了。

  垂头丧气的躲回屋里,于二嫂只能悄悄一个人可劲儿的发泄了。

  “你又在闹腾什么?”于二哥一进屋,就看见于二嫂在闹腾,不禁就长叹一声。他们家的安生日子才过了没多久,于二嫂就不安分了?

  “你真不想咱家儿子去五水县读书?”于二娘气呼呼的转过身,不敢置信的看向于二哥,质问道。

  “想啊,怎么不想?”于二哥此话一出,明显感觉到于二嫂的情绪激动了起来,当即举起双手,认真解释道,“可我想的是让儿子跟四弟那样,靠自己考入五水学院。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这些当爹娘的也跟着沾光,可不就很是风光得意?”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咱家小四才多大年纪,这一等不是至少得十来年?万一咱家小四日后运气不好,一次科举没通过就得再来第二次、第三次,是不是还得多等几年?”于二嫂从来都不是盲目自信的人。

  科举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她这些年也就只见过她家四弟和隔壁的王锦言接连考过科考,成为了举人老爷。村里其他的学子,到这会儿连秀才都不是呢!

  就说他们于家也有好几个孩子都在读书,还能每一个孩子都考过科举,成为举人?肯定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