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节(1 / 2)





  常乐朗声道:“检阅开始!”

  随着这一声令下,身后战鼓轰隆隆的擂响,在传令士兵摇旗变幻中,兵士们变换甲阵,不时发出嚯嚯的吼声。

  排兵布阵后是两军对垒的演练,自北狄战事之后,骑兵射箭已经成为军中必行的操练项目,后军对垒演练,便选了短弩骑射对战,此前布阵的兵士们有序散去两边,将校场正中空出,两队骑兵纵马飞驰入场,每个人的身上都缚着厚厚的沙袋,骑兵们一边以短弩射向敌对方,一边操控身下骏马奔腾闪避。

  急速行驶中本就难以射中目标,更何况是轻弩这样力道较小的武器,众人只瞧得眼花缭乱,肃立两边的后军士兵中,也不时爆发出叫好之声。

  萧远林在点将台下观望,这两队骑兵虽然控马走势尚显生疏,但是箭术却已练的不错了,两柱香的功夫过去,每个人身上都至少有两根箭簇。

  赵熙在马背上瞧得心潮澎湃,不时询问后军的同知和佥事日常操练事宜。

  他才夸了两句,忽听骑兵中隐约传来一阵喧嚷之声,只见一匹马被射中了后腿,因疼痛而嘶鸣跳跃着,背上的骑兵攥紧缰绳附在马背上,努力不让自己掉下来。众骑兵停下演练,退开了一圈,后军佥事郭成一阵冷汗,上前道:“皇上恕罪,是兵士不小心射中了马匹,乱了阵脚。”

  皇帝微微蹙眉,道:“演练当中出这样的意外也是难免,不必为难这个骑兵。”

  郭成忙道:“皇上宽仁,臣这就让人上前协助。”

  话音刚落,只听空中重型弓/弩/箭翎破风的飕飕之声,有三支利箭竟不知从哪里射出,直杀向皇帝面门,众人的注意力都在那匹惊马身上,此时哪里反应的过来。

  赵熙抬眼,几乎已经可以看见箭簇黑黝黝的尖头上的冷冷幽光。他扣住腰间长剑,来不及拔出便将手扬起一挥,前两支利箭“叮”的被他打落在地,虎口震得生疼,随即而至的那支箭已来不及回手再挡,他是绝不肯在数万士兵面前被一支箭吓的落马的,但这样的重弩若是躲避不慎必受重伤,电光火石间只听又是嗖的一声,侧边又有一支箭射来,将这直扑面门的箭拦腰射断,饶是如此,这半支箭簇仍旧擦着他右肩而过,刚猛的力道将他身子往后一带。

  赵熙只觉得一阵刺痛后整个右臂都失去了知觉,他左手牢牢抓住缰绳,将身体稳在马背上,身后侍卫营众人已经将他密密实实的围了起来,外围有人呼喝道:“护驾!护驾!”

  赵熙在人群中怒喝:“慌什么,朕好端端的,都让开!”他挥退了众人,纵马稳稳上前两步,朝后军士兵望去,黑压压的士兵似乎隐隐喧哗不安,他冷笑一下,忍着巨痛将手臂抬起。

  点将台附近的将官们已经纵马巡驰在士兵阵前,见到皇帝无恙,士兵们渐渐安静下来,不远处,萧远林已经带着一队兵士朝箭簇射来的方向急速奔去。赵熙眸中厉色一闪而过,指着后军士兵下令道:“指挥士兵有序回营。”

  若是他重伤从马背上落下,后军哗变,今日恐怕有人会趁乱浑水摸鱼。

  众将听令下去做事,常乐这才能挤进来抱着他的腿道:“皇上,皇上您没事吧?”他抬头看去,赵熙右肩下方有一大片鲜红的血迹,而血滴已顺衣褶滴答而下。

  常乐膝盖一软,差点跪在地上,赵熙没搭理他,将大氅一卷,把血迹掩住。然后才打马从点将台上缓缓而下,由侍卫营众人护送着回了大帐。

  那半支箭簇将他右肩划开一道极深的伤口,但是好在没有伤到筋骨。即便如此,随行的御医们仍旧吓得脸色煞白,抖着手料理完伤口,萧远林在帐外带着几名禁军求见。

  赵熙吩咐常乐把衣服帮他披好,然后才宣众人觐见。

  萧远林进来后,立马跪在大帐正中,叩头请罪道:“臣今日护驾有失,请皇上治罪!”

  赵熙道:“都先起来,说说你们查到了什么?”

  众人依言起身,萧远林回道:“臣赶了大约半里地才找到重弩射出之地,但是刺客早已逃遁,地面上只余车弩痕迹,臣已亲自将车痕拓印。”他将拓印从怀里递上前,常乐接过来呈到赵熙面前。

  重型弓/弩因射程长短之差,底下支座弩车也有所不同,凭这张拓印可以查出射箭的弩车是哪一种。

  “京郊大营四周戒严,臣已派出禁军护卫严查各关隘处。另外,为防刺客将弩车丢弃,四周山林也已派人搜查。”

  赵熙看着拓印垂眸思索片刻,除去弩车留下的痕迹,纸上还细细记录了印痕深浅,赵熙道:“如果找不到弩车,用南疆常用木料按拓印仿制,然后再去比对辙痕。”

  “皇上是怀疑此事与南夷有关?”

  赵熙颌首,道:“你之前说,五军之中后军你最为生疏,而后军兵士军籍中南方士兵最多,若是南夷作乱,想必后军之中找到呼应之人最为容易。”

  萧远林道:“是,臣这就吩咐人仿造比对。只是今日之事乃是臣之过失,还请皇上下令治臣守护不力之罪。”

  赵熙摇头道:“今日最后一箭,朕避无可避,若不是你斜刺里那一箭,将弩/箭射断,恐怕朕现在已不能坐着和你们说话了,你不是守护有失,而是护驾有功,朕该赏赐你才对。”

  “皇上毕竟在臣护卫时受了伤,还请皇上准许臣查清刺客一事,再行赏罚。”

  萧远林作为五军右都督,今日之事的确有责任,皇帝闻言也不坚持,准了他的奏请,让众人下去。

  众人鱼贯退出,萧远林将手边事宜安排完毕,回到营帐将甲胄脱下。随侍的萧家亲卫萧墨上前禀报道:“国公爷,已经吩咐萧家军旧人在军中打探,尚未有消息回报。”

  萧远林问道:“今日惊马之人可查清楚了。”

  萧墨道:“查了,此人姓张名郝,原是京郊通明县人士,世居于此,并无异常。他和同队的士兵关系不错,看起来似乎是个意外。”

  “那支射中马匹的箭呢?”

  “也无异常,的确是今日对垒演习备的箭簇,除去箭尾标记属对战一队之外,无任何异常之处。”

  萧远林没有再问,除去车辙印痕外,这刺客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线索供他们查探,而后军都督,同知和佥事等将领几乎全是近年皇帝新提拔的亲信之人,这些人此时也正四处带人查探。皇帝也只提及南方兵士,对他们却丝毫没有起疑。

  他沉吟片刻,望着帐外浓重的夜色,道:“再往南夷多派些人手看看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两方近年虽多有摩擦,但是往京城派出刺客刺杀,没有深仇大恨和多年潜心安排必不能成事,今日对方一击不成立刻撤退,到现在都没有查到刺客行迹,若真是南夷,恐怕他们背后另有渊源。”

  萧墨领命退下,萧远林唤人抬水进来梳洗,他泡在浴桶里闭上眼,今日皇上虽然撑着没有任何失态之处,但是他从适才的问话中已经察觉出一丝不寻常的意味,边境小国骚扰向来是不足畏惧的,但是南夷最近的动作颇多,已经到了故意挑衅的地步,而朝中对这个不起眼的小国似乎过分郑重,他刚上任时,皇帝就提到此事,若论及兵力,南夷举国兵力不足十万,而不算虎威军等部队,朝中光是五军都督府统辖下就有二十万士兵,南夷此举无意于以卵击石,但是他们这般义无反顾,到底背后有何依持?更何况,南夷擅长水战,而皇帝似乎并无意大力扩充水军兵力,反倒是对骑兵十分重视。

  不止是他,密报送到蒙山别宫处时,太上皇也沉吟许久,唤来亲卫问道:“那边事情查的如何?”

  亲卫道:“据探子回报,南夷国中的确有一人年岁符合,他身边的亲近之人也都是北地口音,但是因为他跟南夷国主住在深宫之中,从不在众人面前出现,即便出门也是罩着面具,因此更详细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继续查。”

  “是。”

  亲卫退下后,谭太妃自屏风后缓缓行出,问道:“您如今可是有几分确定了?”

  太上皇让她坐下,冷笑道:“当年废后自焚而死,尸首面目难辨,编出个有人替死,而废后在宫外产子的故事也不无可能。只是对方潜伏筹谋许久,若非万无一失,是绝不肯把真面目露出来的。”

  谭太妃蹙眉道:“高家早在二十多年前覆灭,就算留下些许后人,也难成气候。”

  太上皇沉默片刻,道:“废后当年绝无可能怀有身孕,找人假扮其子,恐怕并非高家余孽所为。而我未立你为后,熙儿就非中宫所出,背后之人恐怕是想借机以嫡长来说事,意在帝位。等水被搅混了,好渔翁得利。”

  作者有话要说:

  现在只有我能看见评论了,说真的,很感动呀!在这里统一感谢一下小天使们,谢谢你们的陪伴,第一本书,虽然文笔不佳,但是我会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