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节(1 / 2)





  眼前这些人显然不抱太大的希望,可能因为一直处在贫困线下,已经不敢相信明天会更好,只求能有几分耕地就行。

  “要是能推广到我们这个地方就好了。”

  “别想了,推广到我们这里,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只怕我这辈子没福气看到,你们年轻的好好爱惜身体,兴许能看到。”

  “李大娘对自己这么没信心么?三四年都熬不过?”裴静姝玩笑道,“大家对我们的政府要多些信心。”

  “要是三四年能实行到我们这个地方,那我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这集体劳动虽然轻松,但分到个人头上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个个都偷懒耍滑,生怕自己做多了,哪能有什么收成。”

  “不过有的人怕是不想这样分,分开之后就没有偷懒机会了。那些现在做做样子就有月月粮吃,等土地分了,各管各的,那些懒汉岂不是要饿死?”李大娘故意朝顾大娘和夏金桂那边瞟了一眼。

  顾李两家的矛盾早就结下了,也一直没有化解,夏金桂在生产队里是个喜欢偷懒耍滑的,顾大娘也好不到哪里去。自从顾大娘的手摔断之后,她还总是以手膀子痛为理由专门捡轻松的活做,搞得生产队的队员一个个都十分不齿。

  顾大娘和夏金桂之流其实都是十分得力的庄稼人,他们做自己地里的活时可是卯足了干劲,可一做生产队的活就叫苦连天,偷懒倒是很有一套。大家虽然不好意思当面理论,但心里头都清楚着呢!

  不过土地对农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许多人将土地看得比命还重。现在的农村人如果没有土地种庄稼,那就只有饿死的命,他们根本找不到另外的出路。如果能实现土地承包责任制,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

  大家还是欢喜居多,自己有土地种总比一起种地好,其实不用说顾大娘夏金桂之流,在坐的这些人又有几个是真正拿出了十分干劲?能用上六七分真心做集体活,那便是极好得了,基本上都是混工分。

  不过养牛这种活很难混工分,牛必须喂饱,饿出病了那可是天大的事。一头牛的价钱可不是一般人家赔得起的,要是养死了,养牛的要负全责。

  一群人正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聊着最新的政策,窦涛从屋里跑了出来,“静姝姨,快!要生了!”

  “你静姝姨好好的呢,什么要生了,你们可不要随便乱说,静姝没怀胎呢!”唐二哥玩笑道。

  “不是,是哞哞要生了。”窦涛赶紧解释。

  众人一哄拉地跑进去看哞哞生崽,几个有些经验的老大爷进去帮忙,裴静姝也没经历过这种事,有些不敢看这种画面。裴建国两口子和裴静龙都进去了,忙着哞哞生牛犊。

  裴静姝和罗小慧等胆子小的在外面做准备工作,没过一会儿,牛圈那边就传来了小牛犊的声音。

  “静姝,生了,两只!我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见生双胎的牛,裴静姝,你真的太会养了。”

  “闺女,快给哞哞准备点嫩菜叶和粮食,这次哞哞可不容易,一生就生两胎,难怪怀孕的时候肚子那么大,这次可辛苦它了。”

  罗小慧把早就准备好的食材递给窦涛,窦涛积极地跑去喂哞哞,还摸了摸哞哞的头。这些日子一直都是窦涛喂养的机会多些,他和哞哞也早就熟了,哞哞还很配合地轻轻哞了一声,似在邀功。

  周围的大人们见了,都忍不住打趣道:“窦涛这小子不错,今后谁嫁给他,肯定好福气。你看他照顾这牛,都像照顾媳妇儿似的,多体贴周到。”

  众人一阵哄笑,窦晓霞道:“你们帮我这侄儿留意着点呗,我这侄儿可不是那种好吃懒做的,人也体贴细致,你们都看着的,家里虽然不算顶好,但人品绝对不差……”

  大家聊着聊着,便说到窦涛的婚事上了,又是一阵欢笑声。

  窦涛去年来裴静姝家的时候,还什么都不会做,现在却是做得井井有条,人也长高长帅了,这小伙也没什么不良嗜好,话虽不多,但也没坏心眼,大家还是都看在眼里的,确实也有些媒婆想给窦涛说亲。

  不过窦涛年纪还是太小了些,大家也只是开开玩笑,并无真正说媒的。

  第130章

  裴静姝家里的水牛产了两只小牛犊的事情很快就在生产队传开了, 生产队也高兴, 这一下多出来的两只牛犊也算是公家的。

  眼下很多人都想养这两只小牛犊,不过这两只小牛犊太小了, 还需要跟在母牛的身边,暂时还是由裴静姝这边养着。裴静姝现在就养了三只牛,工分自然也是要多给的,杨孟英现在乐得合不拢嘴,搞得像她养了牛一样。

  在城里求学的燕丽也放假回来了, 她的个子长高了不少, 人也变得温婉自信,一放假就跑到裴静姝这边来感谢裴静姝。

  看着以前那个自卑忧郁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优秀, 裴静姝也非常高兴。其实不光是裴静姝,周围的人见了燕丽也是一顿猛夸,知识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改变,燕丽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大家也都赚了一些钱, 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像燕丽这样走出这个穷山沟, 去大城市里多学一些知识,要是家里能够出一个读书人, 那也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

  而在承山大队, 基本上也不存在上不起学的人了, 只是有些家庭还是比较节约, 舍不得花钱在小孩子的教育上, 尤其是女孩子。不过这种观念现在已经得到了许多改变, 至少比别的生产队要好很多。

  今年河坎乡又考出去了几个大学生, 这样的升学率在整个县城来说也是很高了,毕竟就算放眼在全国,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很少。汇水县的另外一些乡镇上,往往一年都出不了一个大学生。

  不过这功能还是得归功于裴静姝和萧长风,他们两人在河坎乡成立了助学金,专门帮助那些成绩优秀想学习的人,萧长风也在河坎乡的学校捐了很多书籍,给他们设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在这个年代就算是小镇上的学校也没有图书馆,而河坎乡作为一个小乡,还能拥有一个不大不小藏书量不错的的图书馆,这已是天大的喜事。

  裴静姝也给他们的学校领导提了建议,每学期都设立了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这笔奖学金的费用也是由裴静姝出。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又有一大笔奖学金作为鼓励,学校的学生们都卯足了劲学习。吸取的知识多了,学生们对读书也不再那么抗拒。

  燕丽这次回来之后,母校还特地邀请她回校给学弟学妹们补习功课,燕丽当仁不让,答应了这个请求。

  在大学的环境里历练过的燕丽已经褪去了往日的青涩和害羞,变得落落大方又自信。这一年的时间让她在外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见识了城市的繁荣和先进。

  而自从学校组织学生自愿补习功课之后,裴静姝这边也没再收留学生学习了,只是偶尔还是有些学生过来她这里,问问有没有赚钱的门路。

  裴静姝今年下半年也过得十分清闲,她这边倒没有什么好忙的,有窦涛和罗小慧两个得力的干将,她并不需要再招这些童工。而且当初他让这些小孩子送柴换钱,也是考虑到那些家里比较艰难的小孩,不过现在这些学生都可以在学校依靠助学金读书,不需要再做苦力换钱了。

  “静姝姐,这些东西都是我亲自誊写出来的,送给你,希望你不要嫌弃。”燕丽把手上几只小本子递给裴静姝。

  裴静姝打开一看,竟然是燕丽亲自手抄的一些关于种地养殖的知识。看得出来燕丽是下了许多苦功夫的,这些全都是干货,而且也是很基础的东西,就算不是专业人士,也能一看就懂。

  这几只小本子都不薄,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而且字迹工整娟秀。要誊写这么多东西,也是很不容易,肯定要花很多时间。

  裴静姝微微有些诧异,“我记得你不是读农学的,竟然还学了这么多农学上的知识。”

  “这是我去隔壁学校的图书馆里找出来的,我们就挨着农业学院,那边有很多这类书籍,我想着可能对我们农村的人有用,就抄了一些简单的下来,希望能帮助到静姝姐和乡亲们。”燕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我也不知道能报答你们什么,只能用这种方式。”

  “你做得很好,你送我的这东西比别的东西都实用,大家也要科学种田,这样才能提高产量。”裴静姝笑着收下。

  虽说农村祖祖辈辈的人都种地,但其实大部分人种的也并不好,因为种地的知识都是由家中长辈亲自传授。要是长辈种的不够好,那下辈的人常常就会陷入一些误区中,因此在种地和养殖方面也有许多古怪的“偏方”,能不能奏效全靠运气。

  而燕丽誊写的这些手抄中,就为庄稼的虫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还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手法,可以说非常实用。

  “有用就好,我就怕没什么用处。”燕丽笑着说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多谢你照顾我弟弟,我们给你添麻烦了。”